几经波折,终于把Linux内核搞定了。
起因是原先ubuntu带的内核版本较低, 决定升级,可是发现安装后modules 有59M。 启动后lsmod
再一看,俺的神呀, 刷刷地, 竟然有两屏。 另外新内核把我的ide硬盘人成了sda, grub里还要改革选项(一开始不知道,怎么也不能启动), 于是决定自己编译一下。
不过过程并不顺利, 一个是我机器的配置, 是近10年前的笔记本, 编译一次内核要将近两个小时。 另外就是我没经验。
现在想想,可能一共得编译了十几次。 中间闹了很多笑话。比如一开始删的模块比较少, 编译完能启动, 但是modules仍有29M, 硬盘还是sda, 后来有狠心删了一次, 这回好了, modules小多了,硬盘也变回hda了, 可是initramfs mount根时说'no such device' , 有时则是 kernel panic。 我在这个问题上就折腾了好久。还有一次是配置文件搞错了,一下编译了很多模块, 中间吃掉硬盘1G多, 告诉我‘no space left’。。。
中间配置了好几次, 一般都是把ubuntu默认的config拷过来并在此基础上修改。 今天终于成功了, 最后kernel是2M左右, modules一共5M多。 感觉上还能删一些, 不过不用了。
经过几次配置,我对kernel倒是有了进一步了解, 至少对其大概架构有了个印象。若不是我机器如此之慢, 编译过程应该也是很有趣的。现在残留的问题是有关声卡的,应该很容易解决。不过到现在我仍不清楚为什么一开始新内核会认成sda, 也听说一些同学有类似情况。
另外,在编译过程中参考了http://lamp.linux.gov.cn/Linux/kernel_options.html,很有帮助, 对作者表示感谢!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